東莞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相關負責人表示,2007年6月1日東莞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開通了東莞市網上預約掛號系統,但無論是市級平臺,還是各家醫療機構預約掛號通道,平均預約率僅在10%左右。全市醫療預約服務資源管理分散,難以集中共享醫療服務資源,難以實現多渠道預約服務是最大的問題。
東莞市預約服務統一平臺建成之后,將與社會已有的各個預約渠道互通共享,實現多渠道預約服務,方便老百姓便捷就醫、安全就醫、有效就醫、明白就醫,改善患者就診體驗,提高社會滿意度,實現分級醫療、有序轉診的就醫格局。
現狀:3家醫院一年無人預約看病
去醫院看病,不少患者都深受排長隊之苦。為方便就醫,2007年,東莞已建立了全市統一的網上預約掛號系統。2012年,平臺升級實現了三市跨區域預約掛號。
然而,盡管全市預約掛號推行了多年,但仍不受市民追捧。東莞市衛生和計劃生育局(以下簡稱“市衛生計生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市現有40多家醫院加入到了統一預約掛號平臺,每天提供的醫生預約號源高達5.2萬,少則3萬,“實際真正來預約掛號的市民卻比較少,日均最高僅5000人,僅占1/10左右。”
東莞市衛生計生局提供了2014年全市45家醫院預約掛號量統計表,預約量最多的是東莞市婦幼保健院,東莞市人民醫院排在第二。對比這些數字,可以非常直觀地發現,眾多鎮街醫院預約量少得可憐,一年下來預約的數字竟然是1、2、3,還有3家醫院是0。“無論是市級平臺,還是各家醫療機構預約掛號通道,預約診療率均不高。多家市級醫院平均預約率僅在10%左右。僅個別醫院預約率略高,市民預約多集中在大型三級醫院,但是大型醫院放號數量和預約總數相差很大。”這名負責人說。
分析:“信息孤島”難以共享資源
對于預約遇冷的原因,市衛生計生局相關負責人分析說,東莞預約服務信息化管理起步較早,建有東莞市網上預約掛號平臺,同時東莞各醫院也開通了自己的就診通道,東莞各大醫院形成“信息孤島”,服務資源不統一、業務無法連續性保障,缺乏全市性的總體規劃和整體部署。
正是因為全市各類醫療服務資源分散在各個醫療機構,沒有統一的數據標準、服務流程標準、評價標準、監管標準等,沒有形成大量的異構數據,全市衛生醫療服務資源數據難以集中共享醫療服務資源。
此外,難以實現多渠道預約服務。由于全市各類醫療服務資源分散,且沒有統一的標準預約資源庫,難以將資源分享給社會已有的各個預約渠道。
市民就診預約服務存在碎片化,僅提供了線上的預約掛號,而缺乏對現場服務的保障,沒有實現市民來到醫院現場的全流程服務,且線上預約只有預約醫生,沒有預約護理、藥品、床位、檢查、辦證等便民內容。
未來:整合資源提供多渠道預約服務
未來,東莞市預約服務統一平臺的建設將改變這種局面。相關負責人表示,市衛生計生局預約服務管理平臺主要建立統一的管理平臺,其核心是整合預約服務資源、形成全市統一號源池,建立相應的數據、流程、服務規范。
服務渠道方面將利用電信、移動、聯通、廣電等社會現有的、覆蓋社會市民和家庭的多個預約渠道,以及社會預約診療服務渠道、深莞惠預約服務平臺、社區衛生服務平臺、社保管理系統、市電子政務共享平臺,及其他省市預約平臺,給老百姓提供多渠道預約服務,包括微信、QQ預約,手機APP預約,自助終端預約,網站預約,人工電話預約;醫院與社區基層醫療機構互通,共享醫療服務資源,需要轉診或醫療支持的市民,可預約安排去各個醫院。
醫療預約統一平臺還將與社區居民健康檔案管理系統、社保管理系統對接,與微信、APP等技術路徑融合;要識別健康檔案中的活檔案和“僵尸”檔案,完善信息數據庫,確保信息互通互聯、實時共享,實現預約信息與個人健康檔案一一對應,避免形成信息碎片化。
門診鋼琴演奏
緩解焦慮情緒
廣州日報訊 (記者汪萬里攝影報道)這兩天,到東莞市婦幼保健院就診的患者發現,門診大廳多了一臺純白色的三角鋼琴,不時有醫護人員和志愿者在彈奏。
東莞市婦幼保健院相關負責人介紹,和引進小丑醫生一樣,醫院希望通過彈奏鋼琴曲幫助患病中的小朋友和焦急等待就診的家長朋友緩解焦慮。
對于市婦幼保健院這一做法,東莞市衛生計生局醫政科負責人袁偉芬點了個大大的贊,他鼓勵醫院應該給患者更多類似的人文關懷。
東莞市婦幼保健院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這臺純白色的鋼琴是上個月開始放在醫院門診大廳的,醫院志愿者辦公室會安排有音樂專長的志愿者或醫護人員定期到醫院進行鋼琴演奏,一般一周一次左右。醫院希望通過演奏耳熟能詳的鋼琴曲,讓患病中的小朋友和焦急等待就診的家長緩解焦慮,使心靈得到安慰,目前患者反響不錯。